歷史科
課程簡介
-
課程的宗旨是使學生能 :
- 透過認識現今世界的源起及發展,了解自己在現今社會的定位 ;
- 在探索歷史議題的過程中,培養明辨性思考、溝通技巧及作出明智判斷的能力;
- 以公正持平、設身處地的態度,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過去與當代的事件;
- 了解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和價值,重視人類社會共有的特質及共同面對的問題;
- 培養國民意識及全球公民意識,成為本地、國家乃至世界上理智及有識見的一員;
- 裝備自己,以便深入探索配合個人興趣、有助將來就業或專業進修的課題 。
-
課程內容集中在二十世紀的主要發展,以主題式方法讓學生透過當中的兩個主題從政治、社會、經濟及文化背景方面認識二十世紀的歷史。兩個主題分別是:
- 主題甲—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:以「現代化」的概念認識香港、中國、日本及東南亞在20世紀的發展歷程;
- 主題乙—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:內容涵蓋兩次世界大戰、冷戰、國際社會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協作等,從而了解世界基本的發展趨勢及模式。
課程目標
-
學生應能建構知識並了解 :
- 基本的歷史概念,如因果關係、演變與延續、不同事件的異同;
-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不同方式,藉以表達不同的觀點與角度;
- 二十世紀本地、國家、亞洲,以及世界發生的主要事件/運動間的相互關係;
- 塑造今日世界的主要歷史發展及趨勢 。
-
學生應能掌握技巧,以便:
- 分辨事實與見解,辨識偏頗的觀點、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,及建立歷史的觀點與視野;
- 比較和詮釋歷史資料,並恰當地選用及組織史料,以提出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;
- 將歷史知識及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
-
學生應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,以能:
- 體會過往人類面對的困難與挑戰,了解影響人類行為的態度及價值取向;
-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,既明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經驗和信念,也認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;
- 成為具有世界視野、國民意識和責任感的公民。
課程理念
- 以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(例如關懷人的生命與尊嚴,肯定人類對和平、協作與繁榮的訴求等)建構學生的學習經歷;
- 著重學生引用因果關係、延續與轉變、以及異同的比較等歷史概念,找出各個發展之間的縱向(即時間方面的)和橫向(即空間方面的)關係;
- 並在課堂中引入不同的角度,提醒學生檢討及反思自己的觀點,以能對議題作出客觀持平的判斷。
學習策略
- 兼行直接傳授教學法與探究式學習:以「開放式」的議題引導學生自行或分組探究、運用高階思維理解及分析資料、比較及詮釋歷史資料、找出偏頗的觀點,以及根據證據作出合理的判斷;老師則以學習促導者的角色,以直接傳授的方式,引發學生對議題的興趣、補足與闡明文本教材、澄清在討論及探究學習式學習過程中呈現的對史實及概念的誤解。
- 課業調適策略:設計循序漸進的課業,令學生可從一個程度進展至另一個較高的程度;並因應學生的能力及進度,調適課業的要求、深淺,讓學生在課業中能有所發揮,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。
- 著重進展性評估策略:透過正式和非正式地評估學生的表現,提供回饋,以改進學生的學習,並藉這些回饋檢討教學的得失,從而相應地調校教學策略,以提升教學效能。
- 全方位學習策略:鼓勵戶外學習,利用參觀博物館、畫廊、歷史古蹟、內地交流考察等學習活動,讓學生體會歷史與社區的聯繫,並擴闊視野。
學科活動及比賽
-
2019-2020年度中一級「世界遺產:專題報告」比賽
- 學生作品
1A 羅駿鵬
1D 練嘉宜
1B 陳雅茜
1A葉詠詩
1C 李子涵
1A 黃天晴
1B 梁芷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