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課程與教學主要由課程及行政委員會統籌與發展。在各個學科之上,設立主要教學範疇的召集人,即中、英、數、通識,以及科學與科技、人文及社會、體藝文化共七個不同教學範疇,強調跨科協作,以開展及協調不同層次的課程工作。具體的校本課程發展,主要目的是期望透過教學及評核,培養學生共通能力,並要有效應對學生的學習差異,拔尖補底,探索及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。
中二級專題研習,是通識教育科的教學實踐,學生分組到屯門元朗或中環研習,同時明確校本課程發展的幾個不同範疇,強調以課堂及全方位活動配合教學。初中施行英語教學延展計劃,以及普教中;於中三年級實施升高中銜接課程。英文科採取小班教學,以增加對學生的照顧。英文科適異課程,由中一級開始,實施分層化教學,目的是要有效地應對學生學習差異。
教務組統籌的全方位學習日,豐富學生學習經歷、鼓勵跨科協作。在學生全方位學習模式的考察專題研習方面,多個科組開展港外交流、考察活動(湖北、珠三角、台北、台南、首爾),活動開展強調考察的設計及學生學習,包括考察前的培訓,考察交流過程的資料搜集,人物訪問,重視教師回饋學生學習,以及考察完結以後的學生課業評核。
課後學習支援方面,中一級開設課後功課溫習班,高中年級設課後研習班,中六級增聘專科補習導師,與本校教師協作,共同啓導學生應對文憑試的挑戰。基於學生個人潛質的不同,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,中四級引入文化藝術課程,聘任專業導師,與本校教師協作,配合學生在設計、舞蹈、科技、藝術等不同範疇的興趣,既因應「新高中其他學習經歷」的發展需要,也考慮教師培訓及學校資源的靈活運用,師生對課程及教學反應良好。各科安排共同備課、教學觀摩,鼓勵教師分享教學理念。